一、登泰山记原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提到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登泰山记原文》完全是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这篇文章出自清代散文大家姚鼐之手,是他与友人朱孝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冒雪登泰山后写下的游记。你知道吗?姚鼐不仅是”桐城三祖”其中一个,还是《四库全书》的编修官呢!
作为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登泰山记原文》完美体现了”清真雅正”的文学主张。文章开篇就简洁明了:”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仅用16个字就勾勒出泰山的地理形势。这种精准洗练的文风,正是桐城派散文的典型特征。
二、登泰山记原文内容解析
《登泰山记原文》最精妙的部分莫过于对日观峰日出的描写。你能想象吗?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冬清晨,姚鼐与友人顶着大风积雪,就为亲眼见证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大风扬积雪击面”的场景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文中对日出经过的描写尤为传神:”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短短几句,将日出时色彩的变化、光线的跃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以少胜多”的笔法,正是《登泰山记原文》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三、登泰山记原文的艺术特色
《登泰山记原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精妙的比喻手法。”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一句中,用”负”字将静态的青山拟人化,又用”烛”比喻雪光映天的景象,可谓神来之笔。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描写,更是将流动的云雾比作静止的玉带,动中取静,意境悠远。
姚鼐小编认为‘登泰山记原文’里面还善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泰山之高。比如通过”足下皆云漫”的描写,让读者天然联想到立足之处的海拔;又用”雪与人膝齐”的细节,侧面反映山势的险峻。这种不直接描写而让读者自行想象的技巧,正是高手所为。
四、登泰山记原文的现代价格
虽然《登泰山记原文》创作于200多年前,但其中蕴含的旅游聪明至今仍不过时。姚鼐选择在冬季登泰山,避开了游客高峰,得以独享”苍山负雪”的绝美景色。这不正是现代人追求的错峰旅游吗?
读完《登泰山记原文》,最打动人的是姚鼐对天然景观的敬畏之心。他不畏严寒,不辞辛劳,只为亲眼见证泰山日出的壮丽瞬间。这种对天然之美的执着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尤其值得进修。下次你去泰山时,不妨带上这篇《登泰山记原文》,循着姚鼐的足迹,感受穿越时空的山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