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苏明娟的故事与希望工程的变革

在记忆深处,有一个女孩,她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对聪明的渴望。就是她,苏明娟,用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感动了亿万人的心。她的故事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给了无数孩子上学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感人至深的经历。

家庭的贫困与教育的渴望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条件艰苦,但她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始终希望能把她送进学校。你能想象吗?为了让女儿上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终于在多少月后凑齐学费,兴奋地把苏明娟送上了求学路。

每日二十多里的山路,她天不亮就得起床,回到家时早已是天黑。虽然学校的环境简陋,教室里连玻璃窗都没有,但她和同学们却从不觉得艰苦。“能够上学,真是太快乐了!”这是他们心中共同的信念。而这一信念,也正是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所传递的力量。

令人难忘的那一瞬间

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进入了苏明娟的课堂,记录下这个贫困小学的日常。当他用镜头捕捉到苏明娟专注的眼神时,瞬间被深深吸引。她仰望黑板的姿势,以及眼中对聪明的渴望,仿佛在向全全球呼喊:“我想要进修!”这张照片《我要上学》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和捐助,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

此后,不少人通过这双大眼睛,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聪明的渴望,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短短八个月,便筹集了超过1亿元的善款,帮助很多孩子走进了教室。

从渴望到行动的蜕变

苏明娟的生活因此而改变。2002年,她考入了安徽大学,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期间,她将每一笔生活补贴都转捐给贫困同学,只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毕业后,她继续坚持公益,将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十余年来从未间断。

她不仅努力进修,也力求在职业中成长,成为了某银行的总经理助理、更是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的经历,正如她当年的大眼睛一样,耀眼而坚定,激励着更多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传递关爱与希望的火炬

现在,苏明娟成为了帮助无数孩子的公益人。她成立了自己的助学基金,积极参与希望学校的建设。曾经的那份爱心,如细流般持续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她的努力下,曾经简陋的小学已改建为设施完善的希望小学,孩子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便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苏明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谓“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真正意义。

小编归纳一下

苏明娟的故事,正是对“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最好的诠释。从贫困中的孩子到如今的公益榜样,她的每一步都映照着那份不屈的求知欲望。让我们一同铭记,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不仅改变了一个人,更点燃了无数个孩子的希望与梦想。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