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批评他人与自我批评:如何做到真诚有效?

组织生活批评他人与自我批评:怎样做到诚恳有效?

为什么组织生活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组织生活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是组织生活的灵魂所在。没有诚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影响和意义。那么,批评与自我批评到底有多重要呢?

开门见山说,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从延安整风时期开始,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成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进步的重要法宝。接下来要讲,它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中的难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身上的不足和缺点。最终,它还能增进同志间的领会和信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批评他人时怎样避免”伤人”又能”治病”?

批评他人是组织生活中最难把握的部分,说轻了不痛不痒,说重了容易伤情感。那么,怎样才能既指出难题,又不伤害同志情感呢?

第一,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同志进步,而不是打击报复或显示自己高明。第二,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批评要有具体事例,不能空泛地扣帽子。第三,要注意方式技巧。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可以私下沟通,再在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第四,要区分规则性难题和职业技巧难题。对规则性难题要严肃批评,对职业技巧难题则要善意提醒。

记住,批评不是目的,帮助同志进步才是我们的初衷。正如一位老党员所说:”批评要像春雨,滋润心田;不能像冰雹,伤人伤己。”

自我批评怎样才能不走过场?

相比批评他人,自我批评看似简单实则更难。很多人要么轻描淡写应付了事,要么过度自责变成”自我表扬”。那么,怎样做好诚恳的自我批评呢?

开门见山说,要勇于解剖自己。像鲁迅先生那样”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接下来要讲,要抓住主要难题。不要事无巨细都拿来批评,要找出影响职业和成长的关键不足。再次,要分析难题根源。不仅要说”我有什么难题”,更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些难题”。最终,要提出改进措施。自我批评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必须明确今后怎么改。

一个诚实的例子:有位同志在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时说:”我最近职业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可以松口气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要立即改正,继续保持职业热诚。”这样的自我批评就很有针对性。

怎样营造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气氛?

良好的气氛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保障。如果组织生活会上大家都不敢讲真话,或者讲真话的人反而受到孤立,那么批评与自我批评就难以真正开展。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气氛呢?

第一,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导敢于自我批评,其他同志才会放下包袱。第二,要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同志犯错误,更允许同志改正错误。第三,要杜绝”好人主义”。不能由于怕得罪人就当”老好人”,看到难题也不说。第四,要保护敢讲真话的同志。不能让敢于批评的同志”流汗又流泪”。

一个单位如果形成了”批评是关心,被批评是幸运”的气氛,那么它的组织生活质量一定很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也一定很强。

批评与自我批评怎样避免形式主义?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难题。有的提前写好”剧本”,有的难题年年提却从不改,有的把自我批评变成变相自我表扬。怎样避免这些难题呢?

开门见山说,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可以派人参加下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会,了解诚实情况。接下来要讲,要建立整改落实机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的难题要列出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再次,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纳入考核。对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教育。最终,要不断创新方式技巧。可以尝试”匿名提意见””互评互议”等方式,进步批评质量。

记住,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传家宝”。只有真批实评、真改实做,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影响。

组织生活批评他人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进步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我们以更诚恳的态度、更有效的技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力量!

赞 (0)
版权声明